距开幕仅剩
2024528日-530
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
搜索

展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新闻中心 > 展会新闻 > 活动回顾 | 无界设计:打造室内和室外无界空间

活动回顾 | 无界设计:打造室内和室外无界空间

来源:HD+ Asia 亚洲家居装饰展览会

2020年一场疫情,使“混合模式”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所有行为的前缀,而人们所处的所有空间场所以及其功能也因此进行了重新分配。

新冠病毒引发了公众对公共环境和健康方面持续的关注,研究也证明,新冠病毒的浓度和感染能力被空气稀释的情况下,传播风险显著降低,由此也产生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空间设计问题,即室内和室外之间、空间如何能够更好的互相转换融合。
设计有形,而空间无形。

HD+Asia亚洲家居装饰展R+T Asia亚洲门窗遮阳展携手cadex以及设计和生活方式平台 Youhaa北欧共同举办了一场就后疫情时代人与空间的共生关系、设计与空间的融合形式为主题的设计论坛活动—— 无界设计:打造室内和室外无界空间论坛,邀请5位知名设计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室内和室外空间进行改造和融合,更好地解决空间之间的转换以及空间环境的拓展和延伸等热点问题。

1.jpg


众所周知,建筑在塑造社会以及人们的情感和认知方面扮演者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围所处的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在办公办公室、学校、酒店还是自己的家中,将封闭空间和开放空间融合到建筑设计中这一概念都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感知以及生活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创建一个室内室外无缝衔接的空间、理论和方法众多,本次论坛,五位建筑师从不同的角度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趋势,并就自身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的分享。

后疫情时代设计新视野

城镇化是当前国内现代化发展的推动者,2021年中国城镇化概率将达到61%。1978年到2019年期间,中国共计有7亿人口向城市迁移。预计到2035年全球共有315.4亿平米的新建建筑面积,而其中有40%将来自中国,同时也意味着将有26亿吨建筑垃圾产生。

常规设计路径是投入较少的资金于建筑修复,花费较多的资金于空间品质升级以及空间装饰装修。王芳女士希望,在未来,现有的设计路径可以颠覆过来,投入更多的资金于建筑修复,在装饰装修上减少对华丽外观的追求,而更加注重材料的环保性,健康性。



2 - 副本.jpg



王芳

王芳女士讲到,对旧建筑进行改造的难度要远超新建建筑,需要设计师提供完整综合的解决方案。综合性解决方案的第一步就是定位。在定位方面,需要设计团队就建筑本身、建筑使用层面、市场竞争力、以及政策环境等各个内外部因素作出全面准确的考察分析。


定位之后,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建筑本身,就建筑的性质以及后续用途提出针对性方案。例如王芳女士分享的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项目案例。

2.jpg

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


随着中国对研发支出费用额不断增加,对于科技研发写字办公楼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对于不同功能性的写字办公楼在设计时,需要有不同的考量。对于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这类型的办公建筑,需要考虑其生态性、可持续性、经济性以及平等性。
“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从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建筑整体的可持续性和内部功能的灵活性,因为建筑一旦建成,在未来需要面临50年以上的使用周期,并且在这一实用周期中要不断的满足不同产业入驻的可能性。”

3.jpg

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


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设计关键词也在不断变化。从2005年病态建筑,2006年可持续性、2007年的能源节约,一直到2020年疫情,设计师面临者很多关键词,而且在面临每一个关键词的时候,在设计产业和材料产业都会有相应的变化以及解决的措施。
王芳女士分享到,最近“One Health”全球健康理念日渐突显,该理念谈到公共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是否健康,这意味着人、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尤为重要。新冠自去年开始延续至今,人类群体中有新冠病毒,建筑同样也有病态建筑,建筑和病毒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4.jpg

800秀
其中,建筑外部影响如空气环境等因素,可以通过外立面的材料进行解决;建筑本身的影响包括病态建筑综合症,通过控制建筑材料本身的环保性进行改善;使用者影响因素,人作为个体,本身就是病毒的携带者传播者,人作为重要的传染源也是影响空间环境健康的一部分。
王芳女士认为,当前对于建筑价值的评估,除了建筑本身的内外部空间,还应该考虑到节能性、生态环保性和健康性。
“健康建筑需要从心里和生理双重层面进行衡量,即优秀设计兼品质空间,满足心里性和生理性的双重舒适,这不只关乎于建筑设计,更是是建筑师的责任。”王芳女士最后表示。



“共生”设计治愈中国当下生活方式

“共生思想,顾名思义追求的是建筑、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平衡点。而作为建筑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关于这一平衡点的思考。”
此次论坛,沈墨先生主要就当前中国的生活、社会节奏下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进行分享,并且就建筑设计或是环境空间是应该跟随市场的节奏,又或是去打造一些不一样的空间提出自身的见解。


5.jpg



沈墨

沈墨先生的分享主要围绕这三个大方向展开,首先是共生思想,也是设计的核心主旨;其次生态设计,表达的是在当下的生活空间里面,需要多维度的体验;而后是愉悦自在,追求精神上的放松和舒适。


沈墨先生强调自己的设计理念是围绕建筑和非建筑,客观与非客观而展开。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设计的莫干山民宿项目案例,该案例中沈墨先生通过将树型、建筑与水结合,呈现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共生。

6.jpg

VISAYA酒店

此外,沈墨先生还介绍了VISAYA酒店项目,该项目地处山中。在建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玻璃立面,让居住者能够欣赏到玻璃外的风景,从而消除室内室外空间的界面。同样,沈墨先生参与设计的泊乐艺术酒店,位于长江边上,而设计通过最大化取景,将周边的景观融入到室内。

7.jpg

VISAYA酒店

“共生思想中人、建筑、自然的互动,结合生活方式,结合客户的需求,怎么才能让一个设计、空间、或者住宅能够与众不同,创造惊喜,这是对于无界层面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身为设计师应当反复思考的问题。”




记忆里屋檐下的那一份温暖

屋檐,在无界的界面上,人们更多讨论的是它的连接点,即室内和室外的连接,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连接。但这种连接的不只是在于空间和人的关系中,通过思考屋檐本身的作用,发现它可以作为遮阳挡雨的躲避处,可以是与朋友低声耳语的驻足点,也可以心中的支撑点,为人们带来安全感。




8.jpg



李诚默
屋檐承载了声音、四季、内外、情感,与人,而它承载的这一切也创造了许多的关系,人这些关系包括人和人、人和空间、甚至人和时间。此次论谈,李诚默女士就关系这一层面分享她对于无界设计的理解与看法。
“人和人的关系必须通过在一个实际的空间,通过交流产生交集,通过交集建立信任感,而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进行共享,这种共享才会变得更加无界。在有界和无界之间,信任是关键。”

9.jpg

知味桃桃餐厅2020

分享交流才能形成一个面,平行线永远不会有交织,交织才能形成网。屋檐与无界既是有形,也是无形的连接与共享。有形是通过建筑空间的功能区域划分、内外的空间关系、色彩与材质来展现;无形则通过时间、光线、记忆,与关系来承载。
李诚默女士分享的由武重义老师设计的树家,其建筑概念完全突破了建筑和人的关系,用空间和建筑诠释一个和“自己”的关系。树屋是为自闭症患者打造的家,通过建筑引领患者迈出步伐,踏出室内空间,与外部空间和外部世界产生更多交集。这也使得建筑可以突破其本身,包含着更多的治愈性。

10.jpg

知味桃桃餐厅2020



Panel Talk 小组讨论

只有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才能产生更多的火花与灵感,最后,五位受邀设计师就此次论谈主题围坐探讨。
首先,五位设计师分别阐述了自身在去年疫情期间的状态,表示疫情给设计师创造了一个思考和沉淀的绝佳节点,让平日高频率的步伐和节奏能够得以缓冲,也引发了他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度关注。


11.jpg



YOUHAA MC、张耀天、杨铭、王芳、沈墨、李诚默
此外,五位设计师还就空间设计对于疗愈的作用以及建筑设计未来的趋势进行讨论。在趋势方面,设计师们认为此次疫情,能够作为一个加速器,加速了设计趋势发展的过程。对于未来的设计趋势,主要方向将着重于环保、节能、治愈,对于这些理念,设计师将通过材料、颜色、灯光、风格等元素来体现。
疫情,使人们开始更多以自我为中心提出对于住宅环境的要求,这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未来,设计师需要从心出发,创造有关怀的、差异化的设计,在做设计的同时,将视角打开,更多的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关系,让自身变得更加专业,才能长远立足于行业中。